欢迎访问hth网页登录入口官方网站!
华体会视频
您的位置: 首页 > 华体会视频
数读中国这十年丨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

时间: 2024-04-08 23:15:54 发布人:华体会视频

  2023年12月1日,湖南省202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场举办,吸引全国300余家企业,数千名学生参与。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2013年至2022年,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年均城镇新增就业1300万人,建成世界上顶级规模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力增进了人民福祉。

  新时代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推进社会保障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就业规模逐步扩大。2013年以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今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0万人。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预期控制目标。

  重点群体就业平稳。10年来,8000多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增至2.9亿人以上,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年均55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年均180万人。今年以来,农村劳动力务工规模继续增加,截至11月末,3294万脱贫人口实现务工增收。

  就业结构一直在优化。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城镇就业人员占比超过六成。第三产业成为就业最大“容纳器”,2022年末,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上升到47.1%。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规范发展,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

  2023年2月15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在辖区内常青街道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举行春风行动暨“临工就业”专场招聘会。这是求职者在招聘会上了解岗位信息。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持续提高,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不断完善。

  2023年10月5日,中铁建工建设者在项目工地上忙碌。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这10年,我们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覆盖人口顶级规模、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统一城镇和乡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填补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的制度空白,实现失业保险省级统筹……10年来,社保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6亿人、2.4亿人、3亿人。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13.77亿人,覆盖97.4%人口。

  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在7省市的7家平台企业组织,截至2023年9月末,已有668万名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被纳入保障范围。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和地区启动实施,目前开立账户人数已超过5000万人。

  2020年2月24日,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951名务工人员乘坐西安至杭州的务工专列,赴长三角地区工作。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待遇水平稳步提高。2016年以来连续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今年按照3.8%的比例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目前增发的养老金已发放到位。2014年以来四次统一提高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标准。

  2023年11月30日,在贵港市港北区一家就业帮扶车间,当地群众在加工劳保用品。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基金管理慢慢地增加,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8万亿元,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余5.62万亿元。

  2023年12月1日,市民在“e福州”便民服务终端自助机上查询打印个人企业养老保险历年缴费情况。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规范社保经办服务。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社保卡应用场景范围持续拓展,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加快推进“跨省办”“一卡通”,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便利。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如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60575B1-20203854